yabo网页版2、关于品种。一般的室内环境因为阳光照射有限,室内盆栽的植物种类不是很多,喜荫植物或者是耐荫植物被大量使用。经常被选用的绿色植物按照其特点可以分为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从植物学的角度来分类,可以分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植物在室内的栽种方法也有不同,一般分为活动栽种和固定栽种两种。一般较小型的植物如盆栽植物选用活动栽种,一些大型的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不易栽种,在花盆里更是不易成活,可以考虑固定栽种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于较大空间的绿化,一般在宽敞的公共空间里栽种,在室内空间中建设固定的花坛来种植较大型的植物,形成一种室内大自然的比较线、关于大小。室内绿色植物的品种往往决定了绿色植物的大小。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一般较大,草本植物一般较小,放在花盆里栽种,布置上比较方便挪移和变动。中等大小或者较小的绿色植物选择余地较大,可以布置在客厅、卧室、餐厅、办公室等多个地方的合适位置,在空间中增添气氛和情趣,除了装饰作用,还起到一定的分隔空间、丰富空间内容的作用。另外,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放置不同品种的植物,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
4、关于形状。植物的结构大体分为树身、树冠、树枝、树叶,其形状是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就其树冠形状而言,可以大体上分为水平型、下垂型、垂直型、圆形以及特殊型等。树桩盆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主要以其千奇百怪的形状见长,比如直干型的比较雄健,有动态之感的是斜干型的,蜿蜒的曲干型的有婀娜多姿的形态之美等等。观花植物丰富多彩,形状也多种多样;插花更是能够插出比较理想的各种形状,色彩也可以比较夸张的多样化,形式更为自由活泼,具有艺术效果。
5、关于质感。室内绿化中植物的品种不同也有不同的质感。植物的叶片大小、厚薄、光滑程度、枝条粗细长短、树皮外形等皆有差别。根据质感不同,可以大体把植物分成三个类型:粗壮型、中粗型和细小型。粗壮型的植物常常有粗壮而高大的树干和大的叶片,人们在远处就能看到,在宽敞的公共空间里常作为背景树使用。细小型植物一般形体较小,有细小的枝干和叶片,或者有稀疏的大叶片,常作为空间的点缀,具有点的作用。中粗型植物介于两者之间,特点也比较鲜明,起着从大型植物到细小植物的过渡作用,大中小植物在空间里形成对比,高低错落有致,形成节奏感,具有艺术品味。室内绿化中的山石水体以及花盆,不仅有着多种多样的形状,也有着丰富的质感,与主题植物形成软硬的对比,形状的对比,粗糙与光滑的对比等,起着丰富空间的作用。
6、关于文化。任何东西都与人有关,与人的生活状态、精神境界、思想情感、文化水平、审美意识等紧密相连,所以室内绿化设计应以人为本,根据人的需要设计安排,不同层次的人对绿化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审美和需求,因此,室内绿化设计也显示了主人的品味以及文化状态。比如盆景植物、山石水体有着婀娜柔美娴雅之态,放在桌案茶几,尽显文人气质;梅兰竹菊等类别的植物和花卉也显示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品味和精神气质;粗大的树干和叶片有沉稳大气之美,细小的植物有纤巧和精致之感,中等大小的植物有比较随和、中庸、亲近之感。色彩也显示出主人偏爱的文化内涵,如白色花卉的纯洁,红色花卉的艳丽,黄色花卉的高贵等等。总之,植物的形体大小和姿态以及色彩都能够与室内环境相协调,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与艺术氛围。
室内设计要遵循形式美法则,室内绿化设计照样要讲究形式美法则。绿化设计要讲究比例和尺度、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以及变化与统一等原则。例如在什么样的空间里用多大形体的植物,以及大中小植物的比例要适当,且忌使用单一的品种和色彩以及单一形体和大小的植物,应该大中小型植物间或有之,错落有致,产生节奏与韵律感;有大小的对比、数量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等等;在有对称的位置可以摆放同样的植物以产生对称之美,其他位置可以根据环境的高低起伏摆放不同的植物,以产生均衡之美;在绿化设计的整体风格上要注意变化与统一,不能出现与整体风格不符的现象。比如在居住空间里不宜选用较大型的植物和污染空气的植物,而在大型的空间里一味选择中小型植物又会显得空旷而单调。西式风格与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所选择的植物品种和形态也都不一样,这也是与整体风格一致的表现。
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根据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特点和演替规律,使植物群落成为为绿化的基本单元,在城市中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城市绿化的效益在于它能创造综合效益,首先,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效益体现在:因绿地面积增加产生的降温增湿、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污染物,创造舒适的小气候环境等作用。其次城市绿化能产生社会效益,体现在:城市绿化不仅能增加城市空间绿地面积,还能对城市产生较强的美化作用,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
在从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时,经常会遇到绿化规划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房地产商在开发楼盘时,往往重视建筑总平、建筑单体以及住宅样式的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规划需要经历较为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而对于楼盘中的景观绿化规划不需要严格的审批,因此往往不被重视。由于景观绿化的规划不要审批,开发商在规划时往往凭自己的主观意念,权力常凌驾于设计师之上,主观臆断,对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改来改去,有时甚至面目全非,这种“下指导棋”式的设计常常让设计师倍感无奈。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师的专长是设计,着重于对树种的整体形象如树冠、高矮、大小、气味、叶态及季相变化效果的认知。掌握树种的生态习性、适应性则非设计师专业知识范畴。这种专业上的差异往往造成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和地方生境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一些树种不能适应当地生境的要求。由此可见,纯粹由设计师设计的绿化规划方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绿化规划监管体系。一个规划设计在进入实施之前必须经过规划设计属地专业团队的审核,如同建筑规划一样,由专业团队对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达到当地生境的要求。监管措施得当有力,人们对景观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相应也会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植物元素是城市绿化中最基本的要素,而植物对生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园林设计师不是万能的,他们在从事设计时对植物元素的采用多数是建立在对植物外在的认识上,而对该植物的生态习性并不了解。因此设计师常身临其境,现场勘察。尽管如此,仍然不能避免在树种的选择上出错。如南种北移问题,气温是决定因素。北种南移又有湿热问题。2008年的低温天气使福州多数桃花心木受冻严重,而桃花心木在石狮并未受冻。落叶树银杏、枫香在南方生长欠佳,甚至不能正常转色,使得季相变化不明显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等等,这些都是设计人员无法预计到的。
大规格苗木的景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作为主景树,大规格苗木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主景树一般都要求树形优美,高大、树冠完整,如桂花、香樟、小叶榕、广玉兰、白兰花等。这些树种适应性广,树形优美,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生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采用是必要的。在标志建筑周围、入口等景观要地也需要配置一些大规格苗木。但是,苗木规格也不是越大越好,更不能泛滥。除了成本高外,胸径20 cm以上的苗木一般都不是苗圃地培育的,而是从野外挖掘的。苗木工作者先从拆迁、征地、老厂房等绿地中购得原栽大树,然后将其移至苗圃,经培育成活后进入市场。由于利润空间大,一段时间曾经盗采盗挖成风,如桂花、香樟、广玉兰、小叶榕、罗汉松、紫薇等,盗采盗挖相当严重,这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实际上成活率并不高,这对于古树名木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挖掘严重的地区实际上对当地生态环境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慎用大树实际上也是对大树资源的一种保护。此外,大树的采用也有较大的风险,其管护水平要求很高,又有“假活”现象,管护不好就会容易死亡,造成巨大损失。应该摒弃那种盲目求“大”、以“大”为“档次”的绿化行为。
适地适树是选择绿化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道路绿化规划中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某些城市在绿化建设上“不差钱”,忽视本土的气候特点和地下环境条件,片面追求名贵树种,其结果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还造就一批失败的道路绿化景观。必须看到,城市绿化系统有其多样和复杂性,植物本身有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乡土树种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对本土的适应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生命力都经过实践的考验。同时,乡土树种苗源多且获取容易,成本较为低廉,具备地方特色,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要尽可能的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在纵横交错的城市骨架里,又要设法不同于其他道路,突出道路本身的形象和个性。因此,在概念上,应该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深入了解并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既有景观,从而在设计上突出道路自身的特色,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如以乔、灌、草搭配,立体种植,营造自然森林景观;落叶与常青树种搭配,建设优美的道路绿化带;花季不同的植株搭配,使之达到四季景色不断又各有特色。一言以蔽之,既要多采用自然的配置形式,又要勇于打破传统,力求多变、清晰、明快,提升道路识别度,打造道路特色。
城市道路绿化既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大地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道路绿化设计要服从该地区的绿化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规划,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形象地说,一个良好的道路绿化系统,是可以和周边环境“共同呼吸”、可以赋予道路周边环境以灵性的。周边环境也同样作用于道路绿化系统,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与道路环境相协调,与路域外的环境相协调,应有机的融入周边环境之中,符合区域、城市、地块之间应有的景观连续性和整体性,成为城市浑然天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道路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要承载多项市政公用设施,如道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些道路绿化建成多年后,需要破土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一些道路建成之后,发现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够,绿化用地不足,无法达到绿化效果、形成景观。以上现象至今在我们的城市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道路规划时缺乏总体规划设计意识。因此,绿化建设必须与其他道路附属建设同时进行,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城市道路的绿化和其他附属设施,应该齐头并进,相互协调,不可偏废。同时,在绿化规划设计时,也需要有一定前瞻性眼光,对于绿化档次和品位,应该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把握,避免日后重复建设。
道路绿化是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代都市对于道路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只限于承担交通功能,道路还是城市景观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优美的城市环境、怡人的道路绿化,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舒适的生理要求,既代表着一个城市直观的风貌形象,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是生态意义和景观意义的双重设计,唯有充分遵循生态环境自身规律,充分考量人、车、路、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亲切、舒适、具有生命活力的绿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提出坚持走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作为部级示范产业园区,是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地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园区内道路是产业园区最重要的外部空间,是树立园区外在形象的重要方式,其道路景观效果尤为突出。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静海县西南部,与河北省文安、大城交界,距天津市区19 km,距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65 km。
该区域地处河流冲击平原,地质构造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上为深厚的新生带松散沉积,其表层厚约4~8 m,以下为海相地层。区域表层土类型为硫酸盐化潮土。
静海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12 ℃,全年平均最低气温-4.7 ℃,最高气温26.2 ℃。
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浅层地下水几乎全部为咸水,淡水层埋深在110 m以下各含水组。
示范区、部级循环经济产业带动基地、中国北方地区的“城市矿山”,以拆解业发展为特征。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为汽车橡塑拆解、机电电子拆解、精深加工与再制造三类产业组团,南北向布局,并合理安排各产业组团与仓储物流功能的空间关系。
高常快速路作为城市快速路,规划为交通性干道,道路红线.0(车行道)-10.0(中央分车带)-16.0-4.0-2.0。
沿高常快速路规划市域轨道交通Z1线,采用高架轻轨形式,衔接南部新城、中心城区与滨海核心区,分别设子牙西站和子牙东站。
高常快速路东西向联络产业功能区与科研服务及居住功能区,是园区综合发展的重要联络轴线 道路绿化设计的特点
高常快速路为交通性干道,远期规划还有城市轻轨,是园区的交通命脉,具有直接、快速和高效率的特点。
高常快速路上的车辆行车速度为40~80 km/h左右,道路绿化应以机动车的尺度和速度进行考虑,要求视线开阔,有方向感,适于远距离行车,强调其个性。
高架轻轨对城市景观有一定的遮挡、阻隔作用,其本身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景观。市域轨道交通Z1线沿高常快速路布
置,墩柱位于中央分隔带上,大体量高架轻轨对阳光的遮挡,使得高架线路下方喜阳植物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消退,且高大乔木或攀缘植物也影响了轻轨的安全运行。因此,在道路绿化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选择合适的树种。
道路绿化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噪声、汽车尾气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其次要减轻工业污染,改善园区环境。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从而起到滞尘减噪、净化空气、防风防火等作用。
中央分车带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
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 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
经济、社会、生态各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考量,实现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高常快速路为新开辟道路,急待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点缀,我们需要采用近远期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策略,在尽快达到绿荫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
高常快速路绿化设计要立足园区自身特点,以园林艺术手法通过地形处理、植物配置等途径,创造出一条符合园区道路特点的景观大道。
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行道树绿带简单朴实,与道路两侧建筑相呼应;中央分车带一改以往单一规则式种植,运用规划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以300 m为一个单位,形成线 种植规划的原则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应尽量选择吸尘、滞尘、降噪声能力强、易于成活的树种。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当地的乡土树种
为主,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
行道树绿带是指布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一般布置在人行道上沿车行道一侧,呈单行点状种植。
高常快速路行道树绿带宽度为4 m,种植单排行道树,树种为法桐。法桐具有超强的吸收有害气体、抵抗烟尘、隔离噪声的能力,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产业园区道路绿化颇为合适。
中间分车带是指布置在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绿带,起着分隔、组织交通和保障安全的作用。中间分车带绿化的主要目的是遮光,以防止对方车灯眩光,预示线形,引导视线,改善景观。
高常快速路植物选择上适应性强,以耐修剪的常绿灌木为主,以几何图案形式布置,其间配以花灌木,下部栽植地被类,同时在植物色彩上不宜采用过分缤纷的手法,植物配置上以简单明了为主,以免干扰司机安全行车。
注重道路的观赏性,在适当位置建造微地形,其上自然是种植黄杨球;同时考虑到道路绿化的生态效应,运用满栽的花石榴、红碧桃、金叶槐、紫叶李分别与黄杨球间隔种植,红黄绿色彩斑斓,自然与规整富于变化;物种间运用金叶女贞篱进行分隔,凸显植物创造的丰富层次,给人以充分的视觉享受。
高常快速路的绿化设计在遵循园区整体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注重构建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道路绿化体系。通过对高常快速路绿化设计的探索与研究,将有利于道路在修建和运营后达到生态和环境的双赢。
[1]柯亚龙,何丽珍.道路绿化的原则及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8(31):286.
[2]朱春燕,张戎.浅议开发区道路景观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08(2):236~23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绿化设计将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什么是绿色设计?在公众乃至业界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们有必要从现在起对绿色室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随着环保、节能、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绿色”的渴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室内环境更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于是,绿色设计便被提到亟待解决的议题上来。不少设计师转向更深层次上探索室内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一社会一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种尝试性的设计创新。标志着室内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于是”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当今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绿色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宏观的战略概念。绿色室内设计是指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的设计,如室内布局、空间尺度、装饰材科、照明条件、色彩配置等都可以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能充分利用能源、极大减少污染等等。
“绿色设计”,其核心就是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设计系统。室内设计仅作为微观的绿色设计之一,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绿色室内”,不是简单的使用环保的材料、用点所谓的“绿色建材”就能达到的,它涉及到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室内空间与气氛的营造、各种材料的选择及搭配、通风和温控、采光与照明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应从空间的概念进行实质的分析。任何一个空间都是三维的,而室内设计的基本着眼点永远是在期间生活、工作、活动的人。因此,室内设计的空间概念应该是四维的,而不是简单的二维的界面概念。空间和功能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室内空问是建筑空间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对空间组合的再分配。空间的尺度和均衡关系是室内设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功能决定了空间,不同功能的空间有着相应的比例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
材料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造就不同的空间样式;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装饰风格;材料甚至可以左右设计的流行时尚;作为绿色设计的战略目标,在现阶段也只有从材料寻求突破。
材料的环保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材料自身的环保性,即材料的内部构成物质不存在危害环境的成分;第二是材料的再生性,即材料能否循环使用的性质。
在室内环境种尽量采用自然光源,合理的考虑室内环境的通风和温控,尽量利用小环境中的自然物理环境,同时处理不同光环境下的室内空间,根据人的不同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采光和照明设计。尽量减少大面积隔断,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室内空间,且室内空间的通风更好,增加室内的清新空气。
色彩的搭配要合理,不同的色彩搭配能产生不同的空间氛围,给人不一样的愉悦感,不要使人产生烦燥、疲劳等感觉,色彩运用的主次要分明,不要使人眼花缭乱。
室内“绿色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的各种设计思潮,更不同于以”人”的需求为目的而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传统室内设计理念和模式。其设计原则可遵循以下三点:
在商品经济中,通过室内装饰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一种消费,而且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室内”绿色设计”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室内”绿色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奢侈铺张。这体现了一种新的生态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其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因此,生态美更是一种意境层次的美。例如:Eduardo Arroyo最新设计的一个项目——位于埃斯科里亚尔住宅就是其中其一。他对别墅周围的自然环境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尽量保持了原始森林及周边环境的原貌,设计的叛逆往往会成为创意的源泉。
室内”绿色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室内”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室内设计的基本目的一方面要达到使用功能,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美化室内环境;另一方面又有净化空气和调节室内小气候陶冶情趣的作用,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
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以绿化分隔空间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如在两厅室之间、厅室与走道之间以及在某些大的厅室内需要分隔成小空间的,如办公室、餐厅、旅店大堂、展厅,此外在某些空间或场地的交界线,如室内外之间、室内地坪高差交界处等,都可用绿化进行分隔。某些有空间分隔作用的围栏,如柱廊之间的围栏、临水建筑的防护栏、多层围廊的围栏等,也均可以结合绿化加以分隔。
对于重要的部位,如正对出入口,起到屏风作用的绿化,还须作重点处理,分隔的方式大都采用地面分隔方式,如有条件,也可采用悬垂植物由上而下进行空问分隔。
联系室内外的方法是很多的。如通过铺地由室外延伸到室内,或利用墙面、天棚或踏步的延伸,也都可以起到联系的作用。但是相比之下,都没有利用绿化更鲜明、更亲切、更自然、更惹人注目和喜爱。
绿化在室内的连续布置,从一个空间延伸到另一个空间,特别在空间的转折、过渡、改变方向之处,更能发挥出整体效果。绿化布置的连续和延伸,如果有意识地强化其突出、醒目的效果,那么,通过视线的吸引,就起到了暗示和引导作用。方法一致。作用各异,在设计时应予以细心区别。
在大门入口处、楼梯进出口处、交通中心或转折处、走道尽端等,既是交通的要害和关节点,也是空间中的起始点、转折点、中心点、终结点等的重要视觉中心位置,是必须引起人们注意的位置,因此,常放置特别醒目的、更富有装饰效果的、甚至名贵的植物或花卉,使起到强化空间、重点突出的作用。
布置在交通中心或尽端靠墙位置的,也常成为厅室的趣味中心而加以特别装点。这里应说明的是,位于交通路线的一切陈设,包括绿化在内,必需以不妨碍交通和紧急疏散时不致成为绊脚石,并按空间大小形状选择相应的植物。如放在狭窄的过道边的植物,不宜选择低矮、枝叶向外扩展的植物,否则,既妨碍交通又会损伤植物,因此应选择与空间更为协调的修长植物。
根据室内环境状况进行绿色植物布置,这种布置所充当的是桥梁作用,它将个别的、局部的装饰组织起来,以取得总,体的美化效果。经过植物布置,室内装饰将更为生动。居室中的色彩常常左右着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倘若室内没有枝叶花卉的自然色彩,即使地面、墙壁和家具的色泽再漂亮。仍然缺乏生机。所以,室内观叶植物对室内的绿化装饰作用不可低估。
室内观叶植物枝叶有滞留尘埃、吸收生活废气、释放和补充对人体有益的氧气、减轻噪音等作用。同时,现代建筑装饰多采用各种对人们有害的涂料,而室内观叶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吸附这种有害物质的能力,可减轻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目前设计的价值概念尚未在社会完全确立,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设计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表现于设计中的普遍的简单的抄袭现象和以施工代设计的所谓“免费设计”运行模式。在具体的实施方面,能源的浪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容易做到而又最难做到的一点。小到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大到设备选型、定制标准。贪大求全、讲排场、莫虚荣、喜炫耀成为滥用能源的病根。另外,由于业主与设计者单方或双方的艺术修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准造成的过度装修的问题,将追求美观悦目空间效果的装修愿望理解为表象豪华的社会观念,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空间扭转的创造,过度装修纯粹是材料的堆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有违于绿色设计观念的。还有一个就是缺少人性的关爱,设计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关爱,也是绿色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室内设计中的见物不见人和以偏概全的手法是对人性关爱的漠视。体现在对老龄人群、残疾人群、特殊职业人群生活环境的设计,也体现在设计者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的缺失。
将室外的元素引人到室内,使室内更加自然化;尽可能将阳光引入室内,发挥阳光杀菌抗霉的作用,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在室内设计用运用自然造型艺术,即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室内绿化盆栽、盆景、捅花等,在卧室应尽可能少摆些绿色植物,因为有些植物夜问排出的气体含有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健康;避免居室用光不当而造成不良的视觉刺激,强烈的眩光同样会造成光污染。
用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段在室内创造出山水、自然景观,如风景壁画、植物花卉、云天水色、墨宝匾额等,既有把大自然引进室内的效果,又产生浓郁的诗情画意,增加了室内艺术氛围。
在室内设计中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让使用者感知自然材质,回归乡土和自然。设计师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强调素材的肌理,并暗示其功能性来形成一种突破,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金属等材质,凿意显示装饰素材的肌理和本来面目。
节能问题始终是个重要的课题: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开发新的自然能源和乡土材质等。室内设计师回顾历史,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惊奇的发现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构建方式来探索解决能源问题,如”黄土窑洞”的穴居形式、”构术为巢”的巢居形式等将再度成为室内以及建筑设计的研究和设计疗向。
环保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色彩的搭配和组合,恰当的颜色选用和搭配可以起到健康和装饰的双重功效。
按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会的程度来区室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以界面装饰为空间形象特征的第一阶段,开放的室内形态与自然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贯穿于过去的渔猎采集和农耕时期;以空间设汁作为整体形象表现的第二阶段,自我运行的人工环境系统造就了封闭的室内,形态,体现于日前的工业化时期;以科技为先导真正实现室内绿色设计的第二三阶段,在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高度同意的空间形态下,实现诗意柄居的再度开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色室内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一致行动。首先应该在社会观念上形成共识,建立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和”绿色”的美学观;其次应在业内围绕着”绿色”的室内理念进行全面的考虑,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方针贯穿到设计与施工的各个环节。另外我们不应该只注意到硬件的设计,忽视了弹性件的破坏、恶化和减少,甚至忘掉了软件(隐形)的部分,即忘记了室内设计的目的而造成建筑装饰中对生态平衡的问接性破坏,避免脱离经济基础的高消费,高标准和单一模式。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只是在工业化之后我们的室内环境才趋向于封闭。正是因为封闭才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打破封闭使室内再次走向开放,摆脱人工气候的控制,创造融会于自然环境的建筑内部空间,成为绿色室内设计的关键因索。
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系统,建立与地球生态系统相适应,能够良性循环的室内生态系统,这是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基本点。
现在生态建筑方面已有初步的成果,如德国的生态建筑一德国国会大厦太阳能穹顶与自然通风系统。建筑是室内环境的载体,只有伴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绿色室内设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要实现绿色室内设计,首先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室内环境系统的技术改造:空间的形式、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的优化:太阳能开发与智能系统利用;自然循环的可再生天然材料。再如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上海世博会,绿色、低碳成为了这次盛会的设计理念。其中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日本馆同样采取了2008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的膜结构,在白天尽量采用自然光,从而降低室内照明的使用。同时透明的膜结构能收集屋顶的雨水,通过水循环的力式来减低室内由于参观者众多而产生的温。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生态保护与绿化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认识也从过去单一追求使用功能发展到对生态保护、景观优化、地区文化传承以及公路行车安全、舒适等功能的需求,赋予了高速公路绿化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涵。所谓高速公路生态绿化,就是利用构成生态系统的各植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种群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和改善公路环境的绿化方法。其技术手段是根据生态学、环境学、造林学、园艺学、美学、路桥工程等学科的原理,通过科学设计、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利用群落的成层现象,在高速公路路域空间配置植物,采用先进的栽植技术建立起具有特定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的植物群落。
目前,人们对高速公路的要求已不再是从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而是能承担足够的交通量。并具有自身的优美流畅线形,富有行车诱导性以及与周边环境景观统一协调的设施。设计良好的高速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对景观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强调道路的空间线形组合良好,使人赏心悦目,并能完全满足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需要,同时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一种令人愉快和兴奋的环境;另一方面强调道路与沿线的绿化、设施和环境等构成一个整体,使得公路以外的人俯视公路时不认为它是一个孤立的带状结构物,而其本身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显然。这就凸显了景观,尤其是景观绿化对公路建设的重要性。
公路景观绿化是在路域范围内种植和管护绿色植物,从而提高运营条件和环境质量,美化和丰富沿线景观。公路景观绿化是以种植绿色植物为中心。涉及防护、灌溉、整地等种植基础和配套工程的一项综合工程。其范围包括带(上、下边坡及平台)、线(土路肩和分隔带)、面(交叉区、弃土场、构造物周围)、块(管理服务区和苗圃)等,通过设计、施工、验收、管护等环节,共同构成景观生态绿化体系。
绿化能吸尘防噪、净化空气,能固土护坡及防止水土流失。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能使的挖方路堑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能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如:立交桥、服务停车区、收费、管养站区)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高速公路的使用者——司机及乘客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
高速公路绿化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还能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1)合理设计,优选绿化模式。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目的是在满足高速交通功能需要的前提下,采用植物绿化手段有效地改善行车安全、生态环境和公路自身及其周边的景观。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公路使用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景观绿化的需要,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群落成层特性,搞好生态绿化。一是要重视长期效果,不能过分强调绿化效果,简单照搬园林绿化的模式,一味强调覆盖率或者绿期等指标,忽视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二是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角度进行植物绿化设计,在技术上尽量模拟自然界的规律进行配置和辅助工程设计,避免违背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规律进行强制绿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创造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空间绿化效果;三是强调整体布局的统一性,点、线、面结合,局部地区重点绿化,中间地段过度处理,路域绿化体现多样性;四是结合本地区地方特色,使高速公路成为集功能性、观赏性、游览性于一身的综合体系。
(2)科学选择植物。选择树种和草种首先应考虑适应性和抗逆性,提倡优先选用本土植物,少用或不用外来植物;为了提高绿地建植速度和群落稳定性,可采用混播和草、灌、乔相结合的技术。根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差异,区别使用冷地型或暖地型植物。避免在大范围内种植单一植物或品种,以防病虫害沿线传播;还要注意植物相生相克、净化空气等特点,趋利避害。
(3)采用先进、有效的建植技术。①清理现场,修整坡面,充分回填和整地,创造良好的作业面。做好植物检疫和病虫害预防工作,要选用良种壮苗,播种前要采取温汤或药物浸种,严防植物病虫害沿线状分布和蔓延。②正确实施播种和移栽。在北方春季播种和移栽效果最好,其他季节应采取一定措施方能保证成活和顺利越冬。对乔、灌、花卉的移栽要做到正确起运,要带土起苗或根部沾泥浆,减小挤压、碰撞,随起、随运、随栽,采取必要的保湿、保鲜措施。③采用液压喷播技术。液压喷播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特别在公路护坡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是工路护坡工程招标的必选技术之一,具有播种均匀、出苗率高、基层稳固且营养充分、适应不同坡比工作面植草的特点,并在岩石护坡、灌木林建植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此技术中的基材选择、混合比例、喷播方法是关键性技术,要由有经验和技术设备的专业队伍来实施。②播种或移栽后要及时浇水。护坡播种后加复无纺布有利于保持表土水分和防止暴雨冲刷坡面。浇足头水,以后视天气情况定期进行喷淋作业。
现代化城市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涉及环境心理学、道路美观、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城市设计等多门学科知识,其有助于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商业街道的景观风貌。商业街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相关设计原则,结合当前城市道路绿色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设计策略,提高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水平,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城市的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没有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例如,有些商业街用绿地设置隔离带,没有考虑到人们交通出行的方便性,有时很短的路程需要走很长时间;有的商业街没有为幼儿和老人设置专门的休息场所,并且没有考到残疾人的出行需求,绿色景观设计比较单一,没有准确、真正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街道环境。
各种花卉植物是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其以独特的布置形式和特有的韵、姿、香、色,不仅有助于改善商业街道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有助于强化人们香化、彩化、美化商业街环境的意识[1],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益。但是很多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人员的植物造景意识淡薄,在商业街有限的绿化空间中,设计大量的假山叠石、走廊、亭台等景观,绿色植物景观较小,植物造景设计和布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到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导致商业街的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失衡。商业街道上过多的硬质景观,虽然迎合了一部分人求超越、求新、求快的心态,但是破坏了商业街整体绿色景观效果。
很多城市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过度追求时尚、新颖,购买一些外地的昂贵花卉和树种,不但增加了很多的绿化费用,而且很多花卉和树种讲究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同时,商业街绿色植物设计不重视草木、灌木和乔木的复层植物结构,单位面积的绿化量较少,没有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另外,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平面布局不合理,忽视了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分层搭配以及垂直空间的乔灌木配合,没有体现出多样化的绿色景观效果。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在选择树种时,应重点考虑不同植物调节小气候、净化空间、减弱噪音的功能。商业街两边和道路中心位置绿化带,应结合人们的步行习惯和速度,合理设置绿色景观的距离,体现出商业街立体和平面的美感,为人们一个舒适的道路环境,特别是在十字交叉路口和丁字路口的绿化景观设计,应避免遮挡人们的交通视线],确保商业街交通安全。
绿色植物叶面积和植物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成正比,因此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尽量增加绿色植被数量,采用草木、灌木和乔木混交的复层结构,增加绿色植物叶面积,在商业街有限的绿地空间中,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突出融合性,结合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等内容,实现艺术、文化和绿色景观设计的融合,处理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最主要的是为广大市民服务,因此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到商业街来的需求和行为规律,将商业街规划布景和绿色景观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且合理设置休息设施和服务设施,由于商业街人们主要是以步行为主,在浏览过程中人们的体力消耗较大,因此可在商业街的合适位置布置专门供老人和小孩休憩的绿色景观区域,设置供人们休息的凉亭、座椅等,充分体现商业街的景观美、自然美和植物美,满足商业街的绿色景观和功能要求,促进城市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合理选择植物和花卉,注意不同植物和花卉的色彩、形态,使其和商业街的自然生态环结合起来,乔木应雄伟挺拔、冠大荫浓,树形应整齐,花灌木应无异味、无刺、花期长,例如,种植杜鹃、月季等色叶灌木或花灌木,云杉、珍珠梅、玫瑰、紫薇、丁香等中层乔木,国槐、油松、垂柳、杨树等上层乔木[3]。考虑到商业街道的日照和遮阳要求,在商业街的休息空间区域种植落叶乔木,冬季乔木的树叶脱落,可使人们享受到充足的日照,在夏季乔木高大浓密的树冠可以为人们遮阳避暑,在不同季节为来到商业街的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地域特点,合理布置绿色植物,北方城市商业街尽量多种植暖色调植物,南方城市商业街可布置冷色调植物,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街道环境。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考虑街道两旁的建筑群体和各种硬质景观,在原有的建筑空间上合理规划绿色景观设计,形成错落有致的街道空间,利用不同花卉和植物色彩、形态的差异性,精心规划商业街绿色景观布局,突出商业街的娱乐性特点,合理控制绿色景观和硬质景观数量。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绿色景观是商业街道的一种立体造型,应展现鲜活的生命力,通过各个层次的绿色群落布置,使商业街常年保持绿色,并且还可在商业街中心位置设计水帘或者喷泉,周围搭配合适的绿色景观,美化商业街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们在购物之余,可以亲近大自然。另外,城市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突出文化特色,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结构和文化肌理,通过强烈鲜明的文化特色,展现城市风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在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从全局出发,配合独特的雕塑、景观小品等,在街心适当设计一些花坛,增加商业街的绿色景观特色和识别性,融合生活、科技、教育、哲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采用独特、先进、健康的设计理念,创造具有鲜明性格和特征的绿色景观,实现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
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商业街越来越繁荣,而商业街的绿色景观设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是自然环境和人为设计规划的一种创造和有机结合,是自然生态景观在商业街道的再现和提炼,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一个缩影,是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和意境的一个窗口,因此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难满足现代化城市道路设计的功能性、生态性、融合性等要求,优化绿色景观设计,种植合适的花卉和绿色植物,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健康、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花草树木的巧于布置,以及少量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既美化了居住区环境,也增加了居住区建筑的艺术效果,是丰富居住区景观的主要素材和有效手段。
1.3 绿化是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功能设施,它把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
2.1 为建筑配套而绿化,绿化设计仅仅为了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因此缺乏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规划设计也采用简单粗放的规则式种植,植物配置单一,景观效果较差。
2.2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往往是由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给定空间,景观设计师将植物等要素带入这些已经确定好的空间里,常常是等建筑完成后才开始设计,甚至还是事后才补加,绿化设计往往受到建筑空间的限制,绿化形式、绿化空间甚至功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展现,部分居住区只有宅间绿地,并无集中的公共绿地,因此功能单一,同时也导致景观的单一,绿地系统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
2.3 功能单一,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设计。小区绿地也是区内居民游憩、锻炼身体、休闲、交流的良好场所,但是一些小区绿化除了绿化,设施小品缺乏,未能充分考虑住宅区人们邻里交往等功能。
2.5 绿化设计与后期养护的脱节。不少住宅区在投入使用后养护管理跟不上,使得原有绿化景观、绿地设施、植物等遭到破坏,小区内黄土、杂草丛生、绿地成为停车场、水景观无人维护蝇蚊生长等现象很多,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
山水苑小区位于萧山市,北面为潘水路,东面为园区路,总绿地面积约12335M2。
绿化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广场及建造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小区景观。
山水苑绿化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的心理需求出发,从满足人们休闲交往的必要性出发,创造人性空间。
(1)空间的组织和划分应根据不同层次需求,组织不同活动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成人、儿童以及老人等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将绿地分为安静休憩区、儿童游戏区、健身运动区、滨河休闲区等不同功能分区。
(2)为满足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了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
(3)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建筑、水体、园林小品等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
设计始终坚持生态设计的思想,尽可能多地留出绿地和绿化,通过“构物”、 “理水”、“绿化”来调节小区的小气候,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其净化大气、减少污染、杀菌消毒等等的生态效益。其中,道路、小品建筑、基本设施以天然材料为主,或与主体建筑用材相协调,使之融于自然,融于环境;植物配置更是讲求生态性,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以大乔木、亚乔木、花灌木模纹色带与地皮植物相结合形成复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在有限的绿地中取得最佳的生态效果。
住区的集中绿地不仅是整个山水苑的绿色中心,同时它也为人们提供一个邻里交往,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那么怎样在有限的广场空间范围内尽可能去满足各种需求,这是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山水苑绿化环境设计中体现在:绿地内除了安排一定量有内涵、高品位的景点和功能设施,如鱼乐池、景观廊架、儿童游乐设施等,另外还设计出高效的场地和设施,通过培养一些有意义、持久性的活动来满足居住区人们邻里交往等需求,如广场音乐会、文艺表演会等。因此设计时应留出居民参与的空间,晨练健身的运动广场、喝茶、小憩的休闲膜亭等等。
乐水亲水,近水而栖,是人类天性的反映,水是生命之源,由水所形成的环境之美是一种天然的美,它能给不同人带来抚慰。这就使水景在环境设计中显得举足轻重。其次引入动态水景观,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亲水空间,实现动态的景观与静态景观的完美结合。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山水苑中心绿地设计有鱼乐池和小涌泉,以尽可能平易的方式拉近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满足人们亲水性这一心理需求。
以现代景观空间“游”的设计构想为主轴,运用中国园林“透”、“掩”、“映”和虚实相映的造园技巧,将景观绿地营造成可“居”、可“游”、 可“休闲”的幽雅环境,仿佛为大自然之缩影,展现各式的情调意境,让“阳光、空间”融入建筑之中,使园林景观成为延伸建筑的户外厅堂。
设计应根据小区绿地的种类进行规划布局,如中心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等,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必须分别考虑,统一规划,协调布局。根据使用与功能要求,充分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
在景点处理上追求生活情趣,环境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讲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通过布置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使其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具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3.3.1 流光溢彩景点:位于滨河景观绿带的中部,属于小区商业建筑绿化。设计以一下沉的旱喷广场为中心,设置有景观树池、张拉膜亭。旱喷采用音乐程序控制,喷泉时喷时停,突出音乐旱喷广场的趣味性和新颖性;硬地内嵌地灯,可兼顾景观的夜间效果;旱喷泉以及两边的张拉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与滨河绿化融合为一体,形成优美的滨河景观。同时结合较大的铺装地,与沿河的商业建筑互相烘托,营造一休闲的景观商业街氛围。
3.3.2 古树育龄景点:滨河绿地的狭窄处,为满通功能,设计节点放大。采用木铺地挑出水面,留出适当的空间供车辆通行。节点处植一古树大香樟,结合坐凳、点缀景石,形成一节点景观。
3.3.3 渔戏莲台景点:为小区中心绿地,以鱼乐池为核心展开景观序列。自然曲折的水池中放养红鱼,配以小涌泉,增加水景气氛,活络整个空间,所谓“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在不喷水时,是静水面,可观水中倒影,所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池的一侧设置了造型精巧的景观廊架,并以渔戏莲台连接廊架与水池,形成立面空间上的过渡。此外还设有雕塑、木铺地、树池座凳等园林小品以丰富景观空间,使之成为邻里交流、漫步、观景、休闲、娱乐之场所。
3.3.4 童趣乐园景点:紧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多设置儿童活动器具,并留有相对较大的沙坑提供儿童游戏的空间,布置色彩鲜艳的硬质利于吸引儿童。有一定面积的家长休息区便于家长看护儿童,体现人性化设计。在植物配置上以小型灌木和球型植物为主,如瓜子黄杨球、金叶女贞球、罗汉松球等,点缀羽毛枫等造型优美的树种,形式活泼多样,形成具有儿童活动区特色组团绿地。
3.3.5 溢翠留香景点:宅间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白玉兰为骨干树种,配植桂花、樱花、红枫为中景树种,林下为色叶灌木金叶黄杨、红继木,杜鹃等在色彩、质感上追求多样化,创造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做到花香、果香、鸟语虫鸣,为居民提供安静、祥和的户外活动空间。
绿化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设计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考虑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考虑植物之间组合平、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和形态;并注意意境,要与住宅建筑、道路、建筑小品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配置上满足生态要求,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种植模式,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最后还应特别强调,高质量的住宅区绿化,必须有高质量的施工和管理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绿化美化的效果。同时还需要后期的精细养护,才能确保绿化景观与质量。
居住区绿化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居住区绿化已从平面绿化转向平面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墙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围栏绿化等。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努力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
[1]张会娟,赵晓伟. 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科技风》 2009年第15期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大西南出口通道的前沿城市。都匀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易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2001年10月,都匀荣获“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对都匀的城市风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绿化改造的力度,街道绿化作为城市的风景线 都匀市道路绿化现状
本文认同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划》CJJ75中对城市道路绿地的定义,及道路和广场用地范围内可用于绿化的用地。并将都匀市道路绿化用地分为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人行道绿化带及街边广场绿地。
都匀市在进行道路绿地规划中,分车绿带主要设计在贯穿都匀南北的主干道上,北连接夏蓉高速与贵新高速北出口,南接南出口。分为城市中心区即剑江中路分车绿带及干道出入口斗篷山路和剑江南路分车绿带两种设计模式。
1.2.1 剑江中路分车绿带设计模式。都匀市剑江中路为车流量最大的路段,设计车道为4车道,中央分车绿带的作用主要是进行上下行车道的分隔以及吸附灰尘和汽车尾气,宽度为1~1.5m,主要利用盆栽植物作为绿化带,常用的植物有苏铁、毛杜鹃、万年青、茶花等,部分路段采用铁栏杆进行车道分隔,栏杆上每隔几米设计有放置花盆的结构,上面根据季节摆放一些草本或木本花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市容的作用。
1.2.2 剑江南路及斗篷山路的分车绿带设计模式。剑江南路及斗篷山路是进入都匀市区的主要通道,是外来人员了解都匀市绿化水平的主要窗口。分车绿带宽度在2.5m左右,以乔木杨梅,红枫等作为中央骨干树、灌木金色黄杨、红花檵木在下层进行图案设计构成绿化的主体,在节日期间还增加一串红、报春花、金盏菊等的草花种植的图案来丰富街道景观。
1.3.1 中心岛绿地设计现状 都匀市中心岛绿地设计主要借鉴其他城市中心岛绿地的设计形式,圆形,中心是现代雕塑与喷泉,中间层为苏铁、小叶女贞等灌木球,外层是由灌木组成的图案。重形式而无内涵,未能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1.3.2 导向岛绿地设计现状 都匀市导向岛绿地设计较为成功地改善了原本植物结构单一的都匀市城市环境,此类绿地主要设计在西苑及大十字的Y形交叉道口上,乔灌草比例设计较为合理,乔木选用以不遮挡行车视线为依据,主要以蒲葵和杨梅为主,下层种植耐荫植物八角金盘和本地毛杜鹃,外缘以四季草花作为色彩点缀为其增色不少。
都匀市人行道绿化设计的现状是设计形式单一,无论人行道的宽窄,都是设计单排行道树,仅能算是达到基本绿化及遮荫的功能,绿化量就打造生态园林城市而言远远不够。在行道树种的选择上倒是遵循了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根据不同路段的环境要求,分别选择银杏、桂花、广玉兰、香樟、女贞等树种。但也存在行道树在某些路段生长不良的现象。
都匀市街边广场的绿化以都匀市人民广场的绿化为参考模式,设计形式以规则式为主。垂直结构上以乔木和灌木两层为主。节假日在广场入口处设计组摆花坛群,增加节日气氛。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除作为城市出入口的斗篷山路段、剑江南路及部分滨河路段的绿化率大约达到道路用地面积的30%,城市中心区域如剑江中路达到约10%之外,其它路段的绿化率更低。
如大西门路段矛盾尤其明显,主要体现为行道树枯死或生长不良,这些路段在雨天过后粉尘污染较其他路段严重。
笔者发现,通过盆栽植物隔离上下车行道的这种设计模式,在夜间容易由于一侧车辆撞翻绿化植物导致另外一侧的行车受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还存在不重视挡土墙和道路边坡的绿化、绿化设计未能体现地方民族文化及城市特色的问题。
3.1.1 在裸土上增植地被。都匀市行道树设计采用方形种植池的设计,种植池内土壤较为板结,雨天泥土溅落到铺装路面上,行人的走动将泥土带到其它地方,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洁净度。笔者建议在种植池的裸土上栽植苔藓植物或三叶草等地被,不仅可以增加绿化量,也可起到保持水土及促进行道树生长的作用。
3.1.2 利用攀援植物增加绿量。在大十字栏杆进行车道分割的路段,建议在预留的放置盆栽植物的种植池内选用耐瘠薄和浅根性的攀援植物,如牵牛花、金银花等,让其起到吸附灰尘及美化街景的作用。
3.1.3 重视挡土墙和道路边坡的绿化。不太陡峭的道路边坡种植灌木球或地锦等植物遮盖裸土,提高绿化量,挡土墙上种植常春藤等垂直绿化植物增大绿量。
在大西门等行道树生长不良的路段,每隔5m左右开辟条形种植池,用红花檵木、金色黄杨等灌木或草花组成图案底层,上层栽植红枫、龙爪槐等小乔木的方法解决行道树根系伸展受限的问题。利用条形小花坛代替行道树绿化的方式来丰富城市景观。
可将能体现布依族、苗族文化的乐器管笔和头饰牛角银饰的设计理念用于中心岛绿地的设计小品之中,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也可由城市规划局或园林管理部门确定一种当地物种资源丰富的树种作为市树或市花以体现城市特色。
群众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应该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政府因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让民众了解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意义。如果沿街商铺能在店门口都摆放盆栽,沿街住户都在自家阳台上进行美化,这样全民重视绿化的城市一定可以成为像意大利首都罗马那样的花园城市。
反观中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发展过程,城市道路绿地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景观、烘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笔者对都匀市城区街道绿化绿地设计只是一个探索,要使城市城区的道路绿化景观功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和理论中作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吴华英,伍夏君.义乌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设计[J].农业科技开发,2004(1)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升,现阶段民众对建筑需求有居住向舒适性,环保型方向转变,建筑绿色化是现代建筑整体发展趋势;实现建筑现代化,质量最优化的同时应注重建筑绿色化和生态化建设。因此,应充分认识建筑绿色化设计理念,并采取相应设计措施。
所谓绿色化生态设计,即是在确保建筑质量和建筑体使用年限的同时为居民营造健康,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在进行绿色化建筑设计的同时,应秉承和谐统一基本理念,共同营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在现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大量绿色自然资源被破坏,城镇生态化,绿色化建设进程受阻;因此,为在有限土地资源中建立高效空间体系和高层建筑,应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利用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并施以人工等方式,将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充分利用,并且通过开展地下空间研究,将绿色化建筑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中,形成全方位,多面化有机立体绿色生态网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各异,气候条件相差较大。因此,在进行绿色化生态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地域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及建筑机理特征,例如:南北建筑由于风俗不同和气候条件不同,出现民房建筑结构和相关设施等具有差异性。
在绿色生态化建筑设计中,利用各不同区域地域特征进行生态化建设是现阶段建筑设计观的重要原则和设计理念。
党中央强调,在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应充分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基本思路,发挥人在自然生态中的主导地位和关键因素,在生态化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协调统一关系,确保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并在现代化设计中兼顾自然生态与人的协同发展;使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到建筑运营等过程进行生态保护性设计,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力度。
在我国传统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结构,形态以及对称性,未充分考虑建筑元素,环境和周边能源等不可变因素。为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建筑系统,兼顾设计,施工,技术等良性循环体系,笔者认为,现阶段生态建筑方案设计应遵循如下几点:
为保证良好采光率和节能型以及绿色环保等建筑特性,在进行建筑整体规划设计中,以生态为基础进行周边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生态调节。
具体设计方式中,可根据各建筑住宅职能分区不同设计相应建筑属性,并从形体,能源,朝阳方向等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在进行主卧或次卧设计中,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日照规律,减少设计不当造成的采光率偏低或影响日常生活等情况。
再者,针对建筑区域绿化问题,应考虑小区区域内基本绿化设施,道路绿化铺设,楼道绿化建设等,重点加强此方面建筑区域的绿化工作,加强建筑区域和周边环境的生态性,确保绿色化建设进程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的充分利用与体现。
在实现建筑绿色化设计中,建筑材料选择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建筑耗损量大,排耗大等情况,强化绿色建筑材料选择是进行建筑设计安全性,环保性设计的重要标准。
在建筑设计中,应选用环保,清洁,大型化的建筑新型材料,例如:建筑结构选择中,由于轻钢材料在抗震性,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可用轻钢材料取缔钢混结构材料,或采用无水混凝土材料等,确保建筑结构材质绿色化需求。
而在建筑配件或相关设施材料选择中,伴随民众对生态化,健康性建筑需求,尽量选择生态建筑材质,使用低能耗,高性能的绿色水泥制品或无毒材质。
由于民众审美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应注重玻璃材料在现代化建筑中的运用。伴随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各类绿色保温玻璃材料陆续开发,例如:吸热玻璃,电敏感玻璃等均是现代化建筑设计中不可获取设计元素,在扩大此类绿色环保材质在建筑中的使用,可将其组合为符合构造模式,完成建筑生态保温及采光要求。
在做好绿色材料选择方面,由于太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无噪音,循环使用等优点,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运用太阳能电池与建筑材料构建有效结合,强化利用太阳能作为建筑集热器和相关建筑温控设施,并将能量以电池储蓄的形式存储,达到用户热能需求量。
太阳能电池结合建筑材料会成为新型建筑材质,因此应强化太阳能在现代化建筑中的普及度和应用,是进行绿色化,生态化建筑设计的重要措施。
建筑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是进行可持续化发展,并实行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应做好上述几点,确保舒适性,高品质与生态化建筑的深入融合,进一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1]方玲;饶永;;对皖南古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适宜技术运用的思考[A];2010 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王海龙;;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年18期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优美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人工艺术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再创造,它不仅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还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应建立绿色交通观念,修建和谐自然的生态公路,使我国的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得以提升。
城市道路绿化包括行道树、分车带、中心环岛和林荫带四个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应满足城市道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主要功能。在道路绿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行车速度、行人流量和视觉特点。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 它是动态绿化景观, 要求花纹简洁明快、绿化空间层次分明。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在具体的设计中, 应以不遮挡行人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 在有架空线路的地段, 最好选择生长高度低于架空线路高度的树种, 主要选择耐修剪的中等株形树种, 防止树木高大造成线路中断。选择行道树树种时应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 侧重落叶类, 使其夏季可遮荫, 冬季可为行人提供天然日光浴。
在道路绿化设计中, 植物配置应多层次, 使乔灌花、乔灌草有机结合, 形成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体现生态景观的最佳效果。在设计中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 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 选择乡土树种或经过长期引种成功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树木。优先选择市树及骨干树种,通过道路绿化体现城市的特色。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 植物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在城市绿化设计中,不能够为了景观而设计,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机动车驾驶员的的视线问题,并且设计的时候要多以绿色为主要的颜色,一些色彩鲜艳的景观要少用,色彩鲜艳的花卉只可以用作点缀的作用,这样才可以使整个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不过于单调,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在城市中设计大面积的绿化的时候,要先拟定一个图案设计图,确定方案后才开始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机动车驾驶人员的观赏感受,减少在驾驶过程中出现的疲劳感和厌倦感。除此之外,在城市绿化设计过程中,一定不要盲目的选用外来的植物,这些外来的植物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就会逐渐枯萎,甚至死亡,造成城市绿化建设的经济损失,而且无法达到美化城市道路环境的效果,因此,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能够耐旱耐湿,并能够有效的预防当地的病虫害。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要从长远来看,既不影响植物的迁移和更换,也不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此外,要考虑老树更新换代问题,老树不都是高龄树,它的特征是生长减慢、枯枝、秃顶甚至心腐、空腹等等。这种老树由于失去了观赏力和繁衍后代的能力,并且对环境的保护功能大减,虫蛀、心腐,利用率低下,因此要及时研究实施老树的更新换代的方案。以保证老树不会因为拖的时间过于长久而死亡,因此,要在老树自然成熟期内对其进行采伐和更新,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城市道路绿化的观赏性。
分车绿带设计要求在分车绿化带上进行绿化,称为分车绿带,也称隔离绿带。分车绿带有组织交通、分离上下车辆、将快慢车道分开(或将逆行的车辆分开)及保证快慢车行使速度与安全的作用。
(1)如果分车绿带靠近机动车道,则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环境。分车绿带应形式简洁、树木整齐一致,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从而减少驾驶员的视觉疲劳。若植物配置繁乱、变化过多,则容易干扰驾驶员视线,尤其雨天、雾天影响更大。
(2)从交通安全和树木的种植养护两方面考虑,分车带上种植的乔木的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3)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合理配置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
(4)分车绿带距交通污染源最近,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两侧分车绿带对非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因此,当两侧分车带宽度在1.5m 以上时,应种植乔木,并适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以扩大绿量。
(5)在分车绿带端部采取通透式栽植可使穿越道路的行人易看到过往车辆,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具体执行时,其端部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相关数据确定。
(6)道路两侧的乔木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以避免形成绿化“隧道”,从而有利于汽车尾气及时向上扩散,减少其对道路环境的污染。
(7)在分车绿带上经常设有各种杆线、公共汽车停车站和人行横道。公共汽车停车站的长度约30m,在这个范围内宜种植乔木,以便在夏季为乘客提供树荫。当分车绿带宽5m 以上时,在不影响乘客候车的情况下,可以种植草坪、花卉、绿篱和灌木,并可设矮栏杆进行保护。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居住环境也同步发展,居住区绿化面积大大增加,绿化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绿化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注重绿化设计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立意要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重视他们真实的本性和需求,尽量满足居民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为居民营造出优雅的、安静的生活环境。但居住区绿化中依然存在绿化布局不合理、面积不达标,植物配置单调,绿化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对居住区的发展起到阻滞作用。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在考虑居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亦要做到以人为本,扩大绿地面积,植物配置栽植方式也有所创新,使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同时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
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活动、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简单的维护、最少的投入,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居住区绿化环境境界。“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对居住区绿化设计的直接要求: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居住区绿化环境满足居民的根本心理需求。适当的领域划分以满足居民对安全、安定、归属和邻里交往的需求,形成亲切宜人的户外生活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位[3]。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居民使用最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影响最大。而现行的绿化设计体制中,建筑和园林是截然分开的两个行业,一般居住区都只在建筑布局后,将剩下的地块供园林设计师“填空”,这样就极大地妨碍了绿化整体效果的表现。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用地的紧张,致使人均的绿地面积较低,极大地改变了居住区中传统的空间绿地,组团绿地的布局。在绿地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虽然增加了公共绿地的面积,却使人均绿地面积降低了,造成了居住区环境的恶化。
其次,绿化设计缺乏特色,居住区绿化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植物种植过于单调乏味或繁琐零碎,物种丰富性不足,层次感不强,结构简单,缺乏地域特点[6]。
最后,居住区绿地中的活动场地普遍不足,体育活动场地尤其缺乏;不仅没有充分考虑到老人和儿童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建造一个合理的活动场所;没有为盲人设计盲人道或扶栏等便利设施,更没有为伤残人员设计无障碍通道;而且游憩活动场地等设施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的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重草轻树”的现象,由于“种草三日,种树十年”,为了能立竿见影,人们砍树种草,本末倒置,造成“低头草茵茵,抬头天光光”的现象,殊不知树的绿化效果远胜于草,并且费用低,所以居住区绿化应该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宜草又宜树,以树为主。同样面积的树,其释放氧气、吸附粉尘等的绿化作用远大于草。种植草坪投资大,养护费工费力,综合效率不如种树,必须切实纠正一些城市热衷于种草坪,尤其在绿化广场中草多树少的现象。
在绿化植物品种和树木的选择上,贪大求洋、盲目引进之风盛行。首先是重外来树种、轻本地树种,盲目引进,不管其是否适宜本地气候、文化历史特点。其次是陷入了重视移栽大树、轻视栽树苗的误区。移栽大树既破坏别处的生态环境,又不易保证成活率,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一些居民区的绿化广场喜欢在其中布置工整的修剪图案和大片的装饰性草坪,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感,也不符合居民行为的基本要求。当前,绝大多数的居民区绿化广场中的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一片融融的绿意却将居民拒之其外,可视却不可达,不免令人索然。另外,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居住区绿化广场内缺少高大的遮阴乔木,使得居民无法躲避炎炎烈日;在生物萧条的秋冬季,草坪都已枯黄,这时的广场呈现给居民的是一片荒凉与衰败的景象,这些不利的现象大大降低广场的使用率。
居住区绿化工程一旦完成,便无人看管。定期修剪、除草、治虫,必要的浇水,冬季的防冻等一系列的养护工作不能到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也影响了居住区绿化的效果。一些小区居民还没有真正重视绿化建设,爱绿、知绿、护绿的意识不强。居住区管理对绿化建设重视不够,对绿化投入较少,也有的居民区重栽轻管,存在人为破坏,设施绿地损坏的现象。
园林植物也是居住区绿化中的主要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旺盛的生命力,改善着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植物景观是长效的,硬质景观是速成的。植物景观至少3~5年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要到最佳观赏期还需一定时间。相比之下,建设者希望一投资既能见效,所以对硬质景观情有独钟。这种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而对植物的合理配置和造景设计,更没有考虑到居住区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
立体绿化是在平面绿化布局的基础上,向空中发展的一种绿化模式。垂直绿化使用的藤本植物,具有占地少而绿化面积大、生长快、绿化见效快、遮荫降温效果好的优点,其覆盖、遮挡、掩护作用明显,有利于滞尘、防。